大家在小時候有幻想過與未來的自己對話嗎?又或者,現在的你想和小時候的自己好好的溝通一次嗎?有一位女性科技藝術家Michelle Huang就利用了人工智能技術來與小時候的自己進行了一場日記式的對話,讓Preface帶大家穿越這個奇幻之旅吧!
*現在的 Michelle:我很抱歉你有這種感覺。 這一定很困難。兒時的 Michelle:是的、是的。但我正在努力變得堅強,我知道我可以度過難關。現在的 Michelle:你一定會的。繼續盡力而為,記住不要對自己太苛刻。兒時的 Michelle:好的,我會試試的。 謝謝你跟我說話,Michelle。
大家一定很好奇,沒有時光機,以上對話的 Michelle 是怎麼和兒時的自己對話呢?
其實,Michelle 是一名創意編碼員和跨學科藝術家兼科學家,專注於混合軟件和硬件模式,通過身臨其境的故事講述來縮短研究與創作之間的交織循環。
Michelle 編寫了一個人工智能程式,以自己小時候寫的日記作為數據,使到人工智能能模仿她小時候的思維和語氣跟自己對話。那 Michelle 在製作這一個夢幻一般的計劃時,只是為了「好玩」那麼簡單嗎?當然不是!這個計劃對她來說,有著一種治癒心靈的力量。
Michelle 在 Twitter 中表示:「我在童年日記條目上訓練了一個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這樣我就可以與「內心小孩」進行實時對話,在我生命中大約 10 年的時間裡,我一直在寫日記,幾乎每天都寫——關於我的夢想、恐懼、秘密……最後從我寫的一堆不同的條目中提取了文本樣本感覺代表了我那段時間的個性和價值觀……這樣,我就可以根據那段時間的真實數據源,準確地模擬與童年時代的自己交談的感覺。」
NPC是Non-Player Character的縮寫,中文是「**非玩家角色」,**指角色扮演遊戲中非玩家控制的角色,玩家透過與NPC的互動去完成任務。而NPC是由遊戲主持者操縱,而在電腦角色扮演遊戲裏,則是由程式預設的劇本來決定 NPC 的反應,由遊戲的人工智能做控制。
適合而簡短的內容對NPC體驗的設計挑是十分重要。Michelle 提到她在設計日記式對話時,由每篇約三十萬字的日記中,挑選了一些最能觸動她情緒的約一萬三千字,並對其進行了精簡,最後生成了一個最與她相近的NPC。而精簡的好處在於能降低製作成本,同時NPC的情感也是比較純粹,貼近原生人物。
Michelle Huang 表示:「我想說,就我個人而言——我從「過去的自己」感受到的善意和理解幫助我解開了一些心結和困頓……它向我展示了我對自己有多努力,和增加了欣賞別人努力的能力。從年輕的我自己那裡得到這種善意也讓我感到非常值得。
除了可通過與童年對話找回「內心小孩」,治癒童年時的創傷外,Michelle 更表示 NPC 的開發,更可以為其他玩家治療心靈的痛楚。
Michelle 認為基於 NPC 的特性,可以推出一項與「故事情節服務 SaaS(storyline-as-a-service)」相關的遊戲,由遊戲開發者設計遊戲內容,而經過互動產生了與開發者本人相關的遊戲內容和感情後,當其他的玩家覺得遊戲與之相關,能產生共鳴後,就可以買下遊戲,與開發者一同感受大家的情感共嗚。在遊戲的過程中,開發者透過自身的經驗與玩家一同經歷心中的創傷,帶給玩家一個心靈旅程,撫平他們心中的痛疤。
在這個程式中,可以找回「內心的小孩」和各種的善意外,還可以看到 NPC 在治療心理疾病潛力。
大家在看完文章後,是不是也想試玩 NPC 遊戲呢? 讓我們為一款來自波蘭的重量級傑作——《獵魔士》(The Witcher)遊戲系列。遊戲中,玩家扮演狩獵怪物的獵魔士,在華麗古老世界中生活戰鬥,遊戲內容豐富,文化內涵深厚甚至被波蘭譽為國寶,並在全球坐擁龐大粉絲群,大家不妨去試玩!
資料來源:Twitter、Michelle Hu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