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為了方便工作,發明了不少的工具幫助自己。而 Amazon 這個全球最大的貨運公司發明了名為 Sparrow 的機械手臂進行部分揀貨,偵測、選擇和處理庫存一類的重複性工作。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很高興推出 Sparrow,這是我們最新的機器人系統,它顯著提升了我們運營中的物品處理。 Sparrow 是我們倉庫中第一個可以檢測、選擇和處理庫存中單個產品的機器人系統。
That’s why we are thrilled to introduce Sparrow, our newest robotic system that significantly advances item handling in our operations. Sparrow is the first robotic system in our warehouses that can detect, select, and handle individual products in our inventory.
Amazon
Sparrow 在貨倉中最重要的工作是協助揀貨。 在貨物被包裝前, Sparrow 會把需要包裝的貨品搬運到揀貨的面前,揀貨人員從中選取需要的商品然後打包,接著再由其他機器人,如 Robin 和 Cardinal,將包裹搬運到倉庫的指定位置等待運送。
Sparrow 系統透過人工智慧技術偵測、識別貨品,並且進行分類、放置到不同貨箱,以利後續配貨流程可以加速進行。Sparrow配有可辨認各種大小、形狀和條碼的感測器,可辨識多達 65% 倉庫中的存貨,Amazon期望透過倉儲自動化,來增加物流的效率。
Amazon表示,使用Sparrow與傳統運用人力揀貨、分貨,並且上架流程比較 ,可節省更多人力資源,容許他們分配更多人手去進行一些只有人手才可進行的細節工作,爭取更多的貨運操作時間。再者,降低花費人力工作時間,而以機械代替人力勞動工作 ,更可減低員工在搬運大型貨物時會產生的工傷和過勞等問題。
「與我們的員工合作,Sparrow 將承擔重複性任務,使我們的員工能夠將時間和精力集中在其他事情上,同時也提高了安全性。 同時,Sparrow 將通過自動化我們履行流程的關鍵部分來幫助我們提高效率,以便我們可以繼續為客戶提供服務。」
Working with our employees, Sparrow will take on repetitive tasks, enabling our employees to focus their time and energy on other things, while also advancing safety. At the same time, Sparrow will help us drive efficiency by automating a critical part of our fulfillment process so we can continue to deliver for customers.
Amazon
使用 Sparrow 作為輔助以處理一些簡單但需大量體力勞動的工作是十分便利,但凡事都有好壞兩面。在 Sparrow 面世前,Amazon 早已有機械臂 Robin及其升級版 Cardinal 手臂投入工作,但卻帶來了不少的問題。
雖然機械臂的其中一個賣點是可減低員工勞損,但事實上卻正正相反。由於Amazon的員工並不熟悉機械臂的運作,所以時常會出現夾傷和撞傷的情況,同時亦引起員工工會的強烈不滿。在 2020 年的調查報導中心(Center for Investigative Reporting)所公佈數字中,在 2016 年至 2019 年間,配置機器人的亞馬遜倉儲物流中心,相比以傳統人力運作形式的員工受傷率高出 50%。
由於機械臂的工作速度比人手的速度高出很多,為了配合機械臂,工作人員要由每小時處理 100 件貨品增至每小時 400 件貨品。而由於工作量的上升,亦增加了員工在配合機械臂工作時所產生的工傷數字。
研發人工智能機械人協助工作的原意是幫輕人類工作的艱辛,但有人則認為隨著日後人工智能的開發,早晚人工智能機械人會全面取代人類,而人類亦會因此面臨失去的困境。
「這些數據支持了亞馬遜倉庫工人和前安全專家的說法,他們說該公司已經使用機器人來提高生產配額,以至於人類在不傷害自己的情況下無法跟上。 在過去四年中,亞馬遜機器人倉庫的受傷率都明顯高於其傳統倉庫。」
The data back up the accounts of Amazon warehouse workers and former safety professionals who say the company has used the robots to ratchet up production quotas to the point that humans can’t keep up without hurting themselves. For each of the past four years, injury rates have been significantly higher at Amazon’s robotic warehouses than at its traditional sites.
Will Evans, How Amazon hid its safety crisis,Sept 2020
Amazon 面對以上三點的爭議,Amazon亦提出了解決的方法。
Amazon 發言人表示在機械臂 Sparrow 投入運作前,將會為員工提供 12 星期訓練課程,以及 2,000 小時的實務操作,增加員工針對自動化機械操作技能,以確保員工能熟悉機械臂的工作,避免出現工傷情況。
機械臂的工作速度與人工操作不相配的問題上,Amazon 表示已調整了機械的工作效率以配合員工的工作。
在對於人工智能機械人會全面取代人類工作的爭議,Amazon 表示使用機械臂工作,不但沒有削減人手,反而更因增添了機械臂工作而多聘請了約 700 名員工處理與之相關的工作。
「在我們的運營中設計和部署機器人和技術已經創造了 700 多個新類別的工作崗位,這些工作現在存在於公司內部——這一切都歸功於我們在運營中引入的技術。「」
The design and deployment of robotics and technology across our operations have created over 700 new categories of jobs that now exist within the company—all because of the technology we’ve introduced into our operations.
Amazon
現時,Sparrow 仍處於研發階段,在未來日子,Amazon 將會會先進行反覆測試,才會決定把它投入各倉庫中運作。
除了在國外有人工智能機械人協助工作外,香港也有餐廳使用人工智能員工呢!
一間位於土瓜灣的餐廳曾挑戰引入了 3 位名為AI-YA(哎呀)機械人練習生為客人服務。他們除了能幫助侍應送餐,亦可招待客人、用廣告大屏幕播放菜單的照片與影片、為客人帶位,甚至是唱生日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