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face 作為科技教育和培訓公司,坐擁豐富的教育經驗,致力以教育協助年輕一代理解世界。我們的課程為孩子打好科技基礎,培養終身受用的科技素養,與未來接軌。今次為大家詳細介紹我們的教育哲學,讓家長及小朋友齊來了解 CO-DE 教學方式,為未來作好準備!
所有創新與技術進步,皆建於計算思維的基礎之上。然而,每部超級電腦成功的背後,都是由一行行的編碼所孕育而成。在Preface,我們對於「CO-DE」有著獨特的理解。我們相信計算思維(Computational Thinking)和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是未來社會的基礎技能,掌握上述兩大核心的小孩,正是未來社會所需要的頂尖人材。
甚麼是【CO】計算思維 +【DE】設計思維?下文立刻為你仔細剖析兩者!
計算思維(又稱運算思維)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在 Preface,我們透過分層釐清問題、辨別問題規律、概括原則,以及設計演算法等學習方式來幫助學生疏理問題脈胳,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案。
事實上,計算思維對孩子帶來的益處遠遠不止編程,了解問題的規則及步驟,涉及的程序和條件,對其他科目與活動皆有極大益處。計算思維可以轉移於到不同科目,透過仔細思考來構想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香港教育局發布的《編程教育小學課程補充文件》中有更多補充:
「計算思維和編程是一種可以在不同學習階段,以及各種學科中使用的解決問題方法。學校可以 在第一學習階段提供一些日常生活體驗,如遊戲、體育和音樂,以助啟蒙學生日後在計算思維 和編程的學習。其中不少遊戲活動,本身都有其規則及步驟,當中涉及次序及勝負條件,已是 計算思維的初步概念,初小學生可以從生活體驗中接觸相關的概念。」
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在 AI 浪潮底下更是以幾何級數成長。編程的語言亦同樣一直在變,二十年前盛行的 Visual Basic 至今已無人問津;二十年後,孩子將來編程的語言未必會是 Scratch、App Inventor 或是 Python,但是學會拆解問題的計算思維,仍會是終身受用的必備技能。
設計思維是一種以人為本來解決問題的方法,與計算思維相輔相成。Preface 相信設計思維的框架有助培養學生同理心,學會理解他人的需求。放眼世界,Uber、Airbnb、Netflix 等改變世界的科技企業其實都採用了設計思維開發產品,認真回應客戶需求,解決他們所需的問題。
因此,Preface 的課程主張先理解,後辨別;在課堂裡讓孩子發揮創意,就現實情境開發實用的解決方案,及後制作原型及進行測試,還原設計思維的五步曲。
開發 Scratch 的 MIT 團隊正正運用了設計思維來創作兒童編程語言。團隊從兒童角度思考,發現舊有的編程語法對兒童而言難度太高,而且開發的專案亦不夠吸引。因此,他們決定參考 Lego,創作方塊式的編程語言,將積木堆疊的方式融入編程,創作出 Scratch 來幫忙兒童學習編程。
除此以外,Preface 的課堂更至少有 40% 的時間為「無螢幕學習」,以實體遊戲、互動和討論作主導。我們希望學生放下電腦,積極參與和同儕間的討論,激發批判性思考。
想知道更多 Preface 2024 恆常課程的資訊,歡迎到以下連結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