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BC行政總裁 Noel Quinn 不看好加密貨幣,引來各界討論。為什麼匯豐銀行不看好加密貨幣?傳統銀行業對加密貨幣是什麼態度?為什麼部份傳統銀行走進加密市場?Preface馬上透過滙豐銀行一例分析傳統銀行對加密市場的取態!
滙豐集團行政總裁 Noel Quinn(祈耀年)接受 CNBC-TV18 採訪時表示,多次作出對加密貨幣負面看法的發言。他強調,加密貨幣的波動太大,同時質疑加密貨幣估值的可持續性,是否適合現今市場上的不同消費者。因此,他對加密貨幣的立場,匯豐的立場是:不會涉及加密貨幣世界、加密貨幣交易、加密貨幣交易所。
Noel Quinn 亦曾於 2021 年提到,為客戶資產負債表上對比特幣進行估值非常困難,因為比特幣本身非常不穩定。同時,比特幣極度波動,不會視作一種資產類別,亦不會在財富管理業務中視之為一種資產類別進行推廣。
Noel Quinn 於 2021 年在 HSBC 網誌發表文章《New forms of digital money could spur growth》,當中提到新型虛擬數位現金,有機會刺激經濟擴張,又寫到加密貨幣並不穩定且需要被立法,並在相關風險程度上受到監管。
匯豐致力於支持央行數位貨幣(CBDC)透明與穩定的概念,從而避免與加密貨幣和穩定幣相關的各種風險。當中 CBDC 優勢包括:有二:文章提到由於加密貨幣並不穩定且需要被立法,需在相關風險程度上受到監管,因此央行數位貨幣(CBDC)將有以下優勢,一來可以透過提高支付和結算的效率與成本去刺激經濟成長進而推動整個金融部門創新、CBDC 即時支付可以降低發行、交易債券與其他證券的成本,並且刺激需求的手段來幫助實現財政和貨幣政策目標。
資料來源:HSBC
傳統銀行都不看好加密貨幣嗎?現實是,多家傳統銀行都在努力搶佔加密貨幣帶來的潛在商機。
花旗集團(Citigroup)正在不斷加密人才,據報集團正在招聘 100 名員工去建立數位資產團隊,作為機構業務進軍加密資產領域的一大動作。總部位於紐約的法拉盛銀行(Flushing Bank ),其母公司法拉盛金融公司(Flushing Financial Corporation)與加密貨幣公司紐約數位投資集團(NYDIG)達成合作,將為銀行客戶提供比特幣服務;澳洲聯邦銀行(Commonwealth Bank of Australia)早在2021年尾已經宣布,將成為澳洲第一家允許客戶購買、出售或持有加密貨幣資產的銀行,客戶只要夠透過其官方應用程式,便可以交易加密資產;新加坡最大商業銀行星展銀行(DBS)推出加密貨幣信託解決方案,旗下私人銀行客戶可以投資、託管和管理數位資產。
投資銀行方面,摩根大通(JPMorgan)早前就在 LinkedIn 發佈關於招募加密人才的貼文,該行正在招募精通 Web3 的支付業務開發副總經理,以應對加密公司和元宇宙機構的支付產品;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 Group)推出由比特幣進行擔保的貸款機制,並已提供第一筆由比特幣進行抵押擔保的貸款,此舉無疑是美國大型銀行的重大一步,同使說明華爾街正加速擁抱加密貨幣。
傳統銀行業走進加密貨幣市場,主要原因是NFT和元宇宙崛起趨勢所帶來不可忽視的利潤。
根據 New York Times 報導,時間回到 2014 年時,華爾街大型銀行高管普遍認為,加密貨幣會危害傳統金融產業,圈內甚至試圖阻止加密貨幣合法化。言而,元宇宙、NFT 等成為消費者的新興的購買市場,當中加密貨幣成為這些交易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因此,即使傳統銀行沒有特別支持,但基於消費者需求,亦不得不開拓加密市場。
加密貨幣交易平台 Crypto.com 2022 年 1 月的報告預計,2022 年底全球加密貨幣擁有者將達到 10 億。根據 NonFungible.com 的季度報告,儘管熊市很大程度上影響了 NFT 市場,但複雜經濟環境下,2022 年第二季度仍錄得 4.6 億美元的淨利潤。NFT 與元宇宙成為娛樂產業的主要市場,這股趨勢崛起成形,讓傳統銀行在2021年度已正視加密貨幣的需求。
JPMorgan 董事長兼首席執行長 Jamie Dimon 曾在公開場合多番表示不信任比特幣,甚至警告旗下交易員不可交易比特幣,否則違者解雇,又認為比特幣一文不值。然而,他卻指「客戶都是成年人,若覺得比特幣有市場,銀行就算不能保管加密貨幣,也可給客戶提供合法、盡可能乾淨的投資渠道」,這也被外界認為是投行龍頭態度轉變的端倪。
根據 Finbold ROI 數據顯示,相比富國銀行、花旗、高盛、摩根大通,以及美國銀行五家銀行股票,比特幣 5 年投資回報率仍佔上風。報告提出,比特幣作為只有十多年歷史的資產,正在挑戰已經存在幾十年的金融機構。
資料來源:Finb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