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ted Posts
文憑不等於一切 去中心化教育才是王道?
文憑不等於一切 去中心化教育才是王道? Covid-19 大流行期間,世界各地的學校紛紛為防疫而關閉,從幼兒園到大學的學生都只能在網上學習,顛覆了慣常的學習模式及處所。失去了學校這所實體建築,推進了教育去中心化的現象。要了解「去中心化」的真正意義和價值,首先要理解「中心化」和當前的教育生態系統。 傳統教育 – 以證書為憑的時代 不少香港人都表示讀大學「為張砂紙」,這正正是集中化教育的思想。傳統學位往往需要數年時間才能獲得「認證」。一般高等教育機構對課程設置、學生必修課等等都有嚴格的要求,學生也要通過「標準化」測試才得到評分及能力估算。由於課程設計受到機構內多重嚴格管理,完成設計時知識通常已經過時,而且為了一次過應付多個學生,教學方法上也很狹隘。現代科技日新月異,通常到畢業時,一個人花了四年時間學習的概念已經過時了。 總而言之,現時的傳統教育模式有以下弊病: 得到「認證」的時間長達數年 單一的教學方法 課程更改需時、知識過時 資料來源 : Coding Room 去中心化教育的掘起 集中化教育之下,那些對課外內容感興趣的學生需要花費額外的時間追求新知,卻仍然要滿足教育監督者的期望,而諷剌的是,這些監督者從來不是課程受眾。 什麼是去中心化教育?…
April 22, 2022
What is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How is it important?
What is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How is it important? Living in today’s hyper-competitive era, parents are more concerned…
March 13, 2022
不做躺平族!靠學校沒教的34件事助你自主人生
解決躺平主義靠教育?學校沒教的34件事足以重整人生 這幾年在亞洲地區掀起一股「躺平」現象——年輕一代對人生規劃失去方向,不買車買房、不想奮鬥、對財富累積無感。然而,這一切都要歸咎於年輕人缺乏上進心嗎?學生待在學校的時間遠比在家多。這種心態上的轉變與學校教育離不了關係,不過現時課堂的教學模式,又能夠改善青少年「躺平」的這個心態嗎?讓Preface在這篇文章中,點列出學校沒教的34件事,在未來的日子一起重整心態吧! 資料來源:BusinessToday Table of Contents 躺平主義是什麼?我算躺平族嗎? 「躺平現象」是當下中國內地90後與00後們常用的網絡熱詞,所指是: 「站不起來,又不想跪著,剩下來的只有躺平」, 只需要維持最基本的「生存」所需必可,不再成為社會的螺絲,不再被利用、剝削 缺乏人生方向,對未來失去信心而感到無力的人 這與1991年的日本泡沫經濟爆破後,日本出現「低欲望社會」有所雷同。這股躺平風亦影響著香港的年輕人,在高房價、高物價下,青年沒有相應流動空間,只好維持最低生存狀態──「躺平」,與早前香港流行的「佛系」一詞有異曲同工之處。 在台灣,賴清德3月21日回母校成大,以困境與挑戰為題進行演講,並調查了在場200多位學生未來志向,其中居然有有高達42%的學生選擇當個「躺平族」,36%學生選則醫師、工程師等專業,24%人希望自己創業,18%希望進入公職體系。 資料來源:esquirehk、、udn 躺平的原因 與社會的關係 近年香港社會情緒較為失落。加上疫情影響,令好多年輕人感到前路茫茫,先別論香港的向上流動性有多低,連畢業後能否找到一份像樣的工作也需要擔心。急速的社會節奏、加班文化等等都加劇了躺平族的形成。而作為全球最高工時的地區,香港人不斷努力賺錢、提升生活質素、子女的前途等,錯過了很多家庭生活、夢想與健康。 與教育的關係…
March 5, 2022